| 香港穷人比内地穷人惨10倍 靠谱吗
 
 香港的贫富差距问题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近日,一篇名为《香港穷人比内地穷人惨10倍》的文章引起中国社会的关注,其主旨不言自明,然而,香港穷人真的比内地穷人惨吗?香港的贫困线为“相对贫困”,香港的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与大陆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香港政府会综援计划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援助金,还会与机构合作向其提供食物与交通津贴。此外,通过公屋与居屋,香港政府解决了近一半人口的居住问题。总而言之,在香港,穷人所享受到的福利要多得多。那么,香港穷人比内地穷人惨10倍就不足为信了吧?
 
 《香港穷人比内地穷人穷10倍》讲的主要是香港电台旨在探讨香港贫富悬殊问题的《穷富翁大作战》节目,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该节目是由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制作,是一个探讨香港结构性贫穷及贫富悬殊问题的真人秀节目。由多位来自较富裕家庭、拥有高学历或成功经验的香港人,在节目中体验香港基层人士的日常生活。参加者将与基层人士同住多日,或尝试露宿街头,并亲身参与低收入或厌恶性工作如倒垃圾等,以体验基层人士生活。
 
 这一节目播出正值香港贫富矛盾激化之时。香港政府也不断推出各种措施,保障低收入者权益。包括额外综援、电费减免、退税等在内,类似的"利民纾困政策"多达十项,覆盖了88.6%的住房条件恶劣居民。
 
 世界银行曾经提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两种贫困线划定标准。绝对贫困线是衡量家庭为满足其基本需求而应该能够仰仗的资源的固定标准,换言之,如居民未能应付"基本生活开支"便属于贫穷。世界银行据此划定了两条贫困线:每人每日收入不足2美元的为贫困,不足1.25美元则为极端贫困。
 
 除了绝对贫困线外,还有所谓的"相对贫困线"。世界银行对其的看法是:收入少于社会平均值三分之一的,即可视为相对贫困。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划定国内贫困人口时多采用绝对标准,而发达国家多采用相对标准。中国大陆所采取的是绝对贫困线:2011年11月29日,中国宣布大幅上调国家扶贫标准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民币1,274元升至2,300元(1人民币元约合0.1571美元,下同)。而2013年9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首条官方贫困线。香港规定,收入低于香港居民收入中位数50%的,即为贫困--这无疑是一条相对贫困线。
 
 以此香港的标准衡量,一人家庭月收入低于3,600港元(1港元约合0.1290美元,下同),即符合贫困标准。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截至2013年年中,香港人口为718万人,扣除政府现金福利补贴后,符合定义的贫困人口为101.8万,占整体人口19.6%。但单纯说"香港有近两成贫困人口"是有危言耸听之嫌的。首先,香港政府对于低收入人群有各种房屋补贴措施,而一旦把公共房屋补贴折算成现金补助,贫困人口将大幅降低至67.4万人;其次,中国大陆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尚比不上香港一个月。而月收入人民币2,954元在大陆究竟是什么水平?据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人民币10,931元,即每月1,822元,被香港的贫困线甩在了后面。
 
 而且,中国的贫困线是远低于世界银行所制定的标准的。2008年,北京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所制定的1.25美元的极端贫困标准,中国大约有一两亿人属于绝对贫困;而如果按照2美元的标准,中国估计有4到5亿人,甚至更多仍然是处于贫困中。
 
 
 香港对于低收入人群有各种各样的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就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综援)了。该计划旨在向有需要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使其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按照香港社会福利署《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指引》,凡是取得香港居民身份不少于一年,且在香港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与家庭均可提出申请。如果申请人的收入以及名下资产符合标准,即可领取援助金。
 
 以单身人士为例,如果一个健全成人,其所拥有资产(包括在香港、澳门、内地或海外所拥有的土地、物业、现金、存款等)不超过28,000港元,儿童、长者、残疾或经医生证明为健康欠佳人士所拥有资产不超过43,500港元即符合资格。综援分为标准金额、补助金和特别津贴三类。为了防范懒汉,标准金因申请人年龄与健康而异:一个60岁以下的健全成年人每月可领取2,255港元,一个健全儿童每月能拿到2,710港元,而60岁以上且需要经常护理的老年人每月则能拿到5,450港元。对于15到59岁,身体健全的综援申请人,政府还有"自力更生支援计划",在现金援助外协助其寻找工作。
 
 综援中补助金一项主要是针对老弱病残以及单亲家庭等。例如,有年老、残疾或经医生证明为健康欠佳成员的受助家庭,如连续领取援助金达 12个月或以上,可按家庭中这类合资格成员的人数,获发每年一次的长期个案补助金,作为更换家居用品及耐用品之用。如有一名,每年可以多拿2,000港元,两名以上每年则可以多拿4,010港元。
 
 2009年香港电视台开始制作的穷富翁大作战,让城中担任公职的富豪体验底层生活,也让公众面对贫富悬殊问题。此后香港2011年筹划成立关爱基金。该基金由政府出资50亿港元,同时向商界筹募50亿港元,目的在于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综援等政策不能提供的多方面支持。
 
 关爱基金自成立以来,已经推出了30个援助项目。就医疗、教育、民政、福利等范畴,为弱势群体提供支援。2013年,关爱基金为居住条件恶劣且没有领取过综援的居民提供"一次过"津贴,关爱基金预留了约9,100万港元推行此项目。只要个人月收入不高于8,740港元,房屋月租金不超过4,370港元,即可按照一人住户3,000港元,二人住户6,000元,三人或以上住户为8,000港元领取该津贴,据基金会统计,该津贴约使近30,000人受惠。而对于年长租房者,基金会于同年也设立了"为租住私人楼宇长者提供津贴"项目,津贴金额分别为独居长者每人4,000港元,二人长者每户8,000港元,而三人或以上长者户则为12,000港元。基金预留了约5,000万港元推行项目,估计约有11,900名年长者受惠。
 
 在教育方面,香港自2007年开始实行小学至高中十二年义务教育制。2015年2月,香港教育局就十五年免费教育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如果得到通过,幼稚园阶段也将纳入香港义务教育体系中。与大陆类似,公立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费,但据人民日报称,每年仍需要缴纳约港币1,000元左右的书本费、冷气费等其他费用。对此,综援在"就学开支"一项中有专门的津贴。其规定,就读高中或以下程度的学生,可根据其就学阶段获发定额津贴,以应付与就学有关的选定项目开支(即课本、文具、校服、杂项及一笔过小额开支)。每名学生每学年可获得最高津贴额因阶段而异:幼稚园为3,425港元,小学为4,625港元,初中为6,155港元,高中5,450港元。而且该项目还特别规定,如果"实际开支超逾定额津贴金额,会考虑发放额外津贴,以应付实际开支"。所以,如果低收入人群子女在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几乎可以做到分文不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