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老年人:“存了 400 万,退休还是有点慌”
我现在真觉得我是个无家可归、无路可走的人了。 /《飞越老人院》剧照
不幸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他们的命运也只有在引发年轻人的疑惑与好奇后,被搬上热搜的那一刻是相似的。
年轻人各有各的精彩,老年人种花带娃、跳跳广场舞就好,这似乎已然成为共识了。年纪大了,还 作 ,往往就会被扣上 不安分 的罪名。
其中, 情节严重 的老人,还会被施以 上热搜 处罚,接受年轻人对自己行为的批评指点。
比如上图这群老人,就在最近引发过一阵热议。
他们不是什么 2020 全球旱地冰球锦标赛选手 ,而是一群正在用自制神器,跟在灵车屁股后头捡钱的普通大爷大妈。
作案地点 许是当地殡仪馆附近的一个路口,因为常有灵车经过。上午八九点钟,是年轻人打卡上班的时间,大爷大妈们也带上小马扎,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守车待钢镚儿。
据多家媒体报道,过去的殡葬风俗是凡路过桥梁或拐弯处,都会撒个三五元的真钱币,给死者留下买路钱。而随着 不许撒纸币 的规定出现,捡钱老人的装备也略有更新。
两块硬板夹吸铁石,再用一根圆管将其支棱起来,捡钱神器有了。
每当有灵车经过,他们便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颤颤巍巍的小碎步也迈了起来,争先恐后地用神器在水泥路面上摩擦。
据一位大爷爆料,10 点收工的时候,他们平均能捡到十几枚以 角 为单位的硬币,共吸金约 3 元。
这个在当今物价面前,显得特别微不足道的数字,引爆了争议点。年轻网友最无法理解的地方也正在此处:
哈?收破烂和放二维码要饭的时薪还能再高一点吧? 车来车往的,为这点钱命都不要了? 是真穷还是闲得无聊啊?
换一个角度想,我们总觉得热搜上的老人荒诞,兴许是因为我们从来都只顾着发表自己的结论,而没有尝试去真正理解他们。
说个恐怖故事:
年纪大了,可是会上热搜的
旧闻一搜,老人爱捡买路钱的事儿,在 2009 年前后也时有发生。
据当年新京报的采访,多年盘踞在北京石景山路与八宝山殡仪馆交叉口的卢大爷称,自己每个月有 2600 多元的退休金,并不需要靠捡钱生活。亲人去世让他发现了这个地方,后来在家里坐不住了,他就会来这里捡钱、遛弯。
曾有一位和卢大爷年龄相仿的老人,在这里捡钱的时候被来往车辆撞到,不幸去世。
不知道如果这个事故发生在今天,网友们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评语呢?
如今的舆论场, 一句话盖棺定论 才是更主流的节奏,至于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很少有人在意。
打个比方,看到八旬老人 6 小时跑完马拉松、玩转高难度瑜伽,评论区会涌现大量表达感动、钦佩之意的表情包,顶多再感慨一句: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又或者,看到 76 岁老人因过站要求公交司机停车未果,抢夺方向盘获刑,网友们又会默写出一句: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漫长一辈子,也就像海绵宝宝一转场。
老人成为了三天两头上热搜,却在互联网极为失语的一群人。
甚至连正值壮年的 80 后、90 后也开始自称 老人 ,其中单身的,还叫自己 孤寡老人 。
正因为自己还未老,他们才能轻松地开开玩笑,牢牢把握住话语权不放手,还能佯装弱势群体。
可这个 老 字,真的离我们有那么远吗?
前不久,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延迟退休即将成为现实。
延迟退休的建议一出,消息立即登上热搜第一位。
退休年龄变动,一方面是刻不容缓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在紧逼。中国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曾指出,到 2035 年,我国的养老金将耗尽累计结余。
而另一方面,又有谁能来接盘达到领退休金年龄前的这批老人呢?
企业当然不同意。别说工作到 65 岁了,有人到 35 岁就会被大厂裁员,有人 45 岁连菜市场都进不去了。
时代的变革,终归还是会落回到每个老人身上,他们不堪重负的关节也正日益脆弱。
据智研咨询调查,今年我国老龄人口已经高达 2.55 亿,并预计会持续上升。在这 2.55 亿老龄人口中,又有 1.2 亿的空巢老人,0.3 亿的独居老人。
那批幸运没有从工作中被清退的,成功积累资本接近于中产的大爷大妈,大可爱干嘛干嘛,享受自己有钱有闲的半退休生活。人手一条丝巾,装扮出了生活的诗意;人手一台沉甸甸的单反,是他们倔强的不服老宣言。
或有大半辈子勉强攒了点存款,还想留给子女买房结婚生子的,这些老人身上最能体现节俭的传统美德。为了让自己不生病,不花钱,他们甚至能在公园练出过人神技。
剩下的,不就是那些在活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中度过的老人,走出劳动的黄金年龄后,他们也就在市场中失去了价值与竞争力。搞卫生,收卖废品,他们只能跟在年轻人后头,捡他们挑剩下的工作过活。
不幸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他们的命运也只有在引发年轻人的疑惑与好奇后,被搬上热搜的那一刻是相似的。
谁最了解老人
五十以上,退休未满。这本该是人要 知天命 的岁数,却因伴随有对变老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不安、对自己无法再创造价值的焦虑、对未来与未知的恐惧,还有不同严重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种种变量,都在让老人变得越来越 古怪 起来。
谁会花心思去了解一位古怪老人呢?
如果是一个帅气年轻人要求喝手磨咖啡,你也会觉得过分吗?
不会是友善的陌生人。他们与老人的交情,大多只能停留在机械重复几次让座、帮过马路、路上摔倒了扶一扶的动作上。
也不会是专家。他们往往只管提出假设与方法论,无需管个体怎么实践。
2013 年,我们官方层面首次提出了延迟退休这一概念。有人采访了当时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问道: 如果一个人 50 岁退休的话,65 岁才领到养老金,这 15 年该怎样度过呢?
这位教授解答说: 让他们从生产企业退出来,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女性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
后来,教授还通过媒体进一步解释,大家别误会了,她的的确确曾在某养老社区看到大部分从事清洁与贴身服务的工作人员,年龄都在 50-60 岁之间,月收入也大概能到 3000 元人民币。教授不明白,为什么其他老人就不可以做这些工作。
老人的亲生子女,也不一定有多了解他 / 她。
新闻报道,近日,江苏淮安一名 83 岁的老太太去世,子女发现老人床下塞满保健品,收据总价超过 14 万元。老人被成功推销购买了吸氧机、洗脚盆等大件,还有瘦身提拉面膜、膳食纤维减肥套餐等 智商税 产品,甚至去世的第二天,家中还收到了保健品。
金融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概念,每个老年人心中都有一个消费账户,一个投资账户。
当心里把一桩买卖归属到消费账户时,一毛钱葱是多了还是少了,他们也会跟小贩争个明白。可面对投资账户当中的金钱,他们却变得无比大方,美容店认识的 干女儿 略一推销,隔壁李大妈以亲身体验带带货,一点小利小惠,老人便心甘情愿地从养老钱中掏出三五万来。
也不乏警惕性更高些的子女,他们总担心老人出门摔着,自己做饭被烫着,跟人交朋友也被骗着,他们索性什么都不让老人去碰触,像当初老人把自己当做掌心宝一般,将老人宠成了一尊 废物 。
到头来,本职工作和自身生活已经够累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去质问老人,我都做到这种地步了,你为何还是不满足?
在代际的矛盾与间隙之中,成功插足的,是一众以老人为主要受众的服务公司、APP 和小程序们。
平平父亲是依靠一款 走路赚钱 APP 熬过心理落差巨大的退休前期的。一天可以换取三五元人民币的虚拟金币,缓解了他对创造价值的焦虑,虽然实在走累了的时候,他也会用 刷步器 作弊。
朱阿姨则是整日沉迷于一款广场舞 APP,她会在上面发布自己与老姐妹的排练视频,也会被里面网友分享的搞笑视频、生活小妙招逗乐。手机正在代替公园一角,解决着老人的社交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 2010 年到 2018 年,我国养老产业的行业规模从 1.4 万亿元变成 6.6 万亿元,增长幅度达 371.4%。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22 万亿元。
老年人保健、老年人旅行团、老年人大学、老年人相亲 面向老人的服务越来越多,他们的确有很大机会给老人打造更加便利的生活在不暴雷的前提下。
讽刺的是,混迹在这片蓝海中的商人、骗子、从老人身上看见了巨大利益的人,他们远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身边的长辈。
最怕是人到老了,一身穷病
难解的老龄化问题同样发生在其他东亚国家。
日本 NHK 特别节目录制组拍摄的纪录片《老后破产》,便是一场关于长寿的噩梦。
整个噩梦都围绕金钱问题展开,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都曾像我们一样认真工作,为退休后的生活做了充分的储蓄计划,却仍无法预料,变老会在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变得如此剧烈。孤独、辛苦的老人甚至会失去求生欲望。
《老后破产》截图
韩国的国家养老金计划,是 1988 年才推出,1999 年才强制执行的。老人必须持续缴纳 10 年以上,并同时证明没有子女照顾,才能领取平均每个月 20 万韩元(人民币 1200 元)的养老金。
在韩国的物价面前,这点钱确实是九牛一毛。
一度,有人通过计算得出一线城市养老需要 400 万。
养老难题,说到底也还是钱的难题。
只不过在一些地方,养老是鸡毛蒜皮,一地鸡毛;在另一些地方,养老是血淋淋的。
今年 5 月轰动一时的活埋母亲案。
今天的市场上,无人不看好 银发经济 。
今天的市场上,年轻人都在担忧工作机会变少、没有存款、收入涨得不如物价快。
所以为银发经济买单的钱又该从哪来?还是传说中的六个钱包吗?还有银发经济尚无法普及到的角落呢?
有许多人一辈子都和钱票子这张纸过不去,到头来也终没能与生活和解,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道就只剩一条 死路 了?
《中国农村老人的非自然死亡》截图
《80 岁奶奶卖身赚钱,韩国老人活得长久成了一种诅咒 》英国报姐
《中国的老人又节俭又抠门,却为什么如此容易被骗呢?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你原因!》
《 退休不领养老金,男做园丁女洗衣 》搜狐
《中国农村老人的非自然死亡》裸泳
新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