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6776|回复: 0

强调安全中国扩大开放同时要避免产业空心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8 09: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强调安全不意味不开放 但中国扩大开放同时也要避免产业空心化

路透北京11月17日 - 中共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安全”着墨颇多,但在官方智库--社科院专家看来,强调安全并不意味着不开放,恰恰相反中国更要努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周末签署的RCEP协议就是开放的“明证”。

周二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的社科院专家并认为,在扩大开放、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中国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非易事,还要防止产业空心化、防止过早去制造业化。

鉴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确需要一定增速,也有专家还建言十四五期间中国设定年均5%左右的增速目标比较合适,这样既接近5-6%的潜在增速,亦充分考虑利用既有资源来抢抓改革开放创新的机遇。

“安全和发展、安全和开放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当特别强调安全的时候,实际上隐含的含义是越要开放,就像有些人特别关注刹车brake的时候,可能意味着他想骑得更快开得更快,”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称,“强调安全并不是说就不开放了。”

他指出,中国现在特别强调制度型开放,制度开放的核心就是规则,周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是中国扩大开放的“明证”,这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贸易投资以负面清单模式完成的谈判,涉及很多以前都没有涉及的问题比如电子商务等。

至于中共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以前表述相比改用了一个“慎”字,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民币计价与结算、作为储备货币、汇率自由化、可兑换与资本账户开放、以及金融稳定与安全等,都紧密联系在一起,“未来五年强调慎重、谨慎,突出了这个意思,”张宇燕称。

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要做的,也是中国正在做的,“这个时候强调稳、慎,和开放与安全的关系类似...肯定想的还是怎么更快往前行...在慎重基础上,‘动词’还是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他表示。

他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还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包括市场对人民币需求、使用、国际化等的变化,“慎”还包含着要关注、照顾、顺应市场需求这方面的含义。

中共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相较以往的五年规划,此次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方面着墨颇浓。无论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抑或是防范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风险,建议稿均有明确表述。

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张晓晶认为,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然是最重要的,但同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还要考虑安全,两者之间如何平衡相处,“我认为是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发展面临的很大的挑战。”

**十四五设定5%左右的年均目标比较合适**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勾勒的“十四五”(2021-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淡化了经济总量指标,紧扣“双循环”本质强调高质量发展,将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并提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建设“三个强国”+数字中国。

市场对于到底要不要设定十四五增速目标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高质量发展并非数字可以简单衡量,所以不设也罢;但也有人认为缺少了增速目标这个“指挥棒”,地方政府也就没有了GDP比赛的动力,对于需要通过做大蛋糕做大增量来化解潜在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来说,有个目标还是很重要。

“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建议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速预期目标设在5%左右比较合适,”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称。

他认为十四五还是可以继续设定具体的人均GDP增速目标,因为中国目前还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尚未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这样的阶段作为有14亿人口的大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建设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而根据测算,十四五中国潜在增速在5-6%之间,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年度增速波动会比较大,比如今年可能只增长2-3%,如果有效的疫苗明年初能投入市场,那么2021年经济增长可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2021年基数高了,2022年可能有明显的回落。

李雪松认为5%左右的目标即考虑到接近潜在增速的水平,也考虑到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来抢抓改革开放创新的机遇,也考虑到改革开放创新的红利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留下一个适当的空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曾指出,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中国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等,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避免产业空心化**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中美贸易战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大喊的一个口号就是要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中共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比重可能近些年存在过快的下降,当然从理论上讲随着一个国家人均收入的提升,制造业占比是会下降的,但制造业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等等,如果还没有充分发挥好,制造业比重就快速下降,那么就是过早的去工业化、过早的去制造业化。

“到一定程度‘去’是合理的,那就是成熟的去工业化,但现在看中国这些年应该说制造业占比下降还是比较快,”他指出,像德国、日本、韩国的制造业占比都保持在20%以上,而这些国家人均GDP已经到了3-4万美元,但中国目前人均GDP只有1万美元,制造业占比在2017年已经低于30%,现在可能28%、27%的样子。

他认为,如果继续沿着这个趋势去制造业化,那么由于制造业本身的效应没有发挥好,相应的服务业又没有真正发展成能够引领经济的产业,那就会产生一些低效的产业代替制造业,经济前景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风险。

张宇燕也认为,以内循环为主,一是要打通国内的堵点,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只有国内循环畅通以后,才能更好参加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带动整个地区和全球经济更好发展。

“第二就是防止产业空心化,很多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就慢慢的产业空心化,持续增长的力量就不足了,”他称。(乔艳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12-7 13:1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