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发高论坛共话“十四五”:将完成六个目标 农业农村扮演更重要角色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正是开放的产物,尽管有疫情的不利影响,论坛仍然隆重举行,众多嘉宾在现场和云端赴会,充分证明了中外交流合作、开放发展的意愿真诚强烈,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致欢迎辞时表示。
11月1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举行。
中方来自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等多位部级官员出席论坛,外方代表包括美国政界官员,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代表,以及IBM、沙特阿美、必和必拓、戴姆勒等跨国公司高管线上参会。
2020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0年也是世界风云激荡变幻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提出了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行动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0”主题定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与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官员通过该论坛,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加大合作的信号。
未来五年中国将完成六个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唐登杰表示,“十三五”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具体而言,今年中国GDP预计将突破100万亿元,在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源。中国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消费对经济贡献率平均在60%以上,成为经济主要拉动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得到蓬勃发展,2019年研发投入达到2.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2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达到4亿人,5500万人口实现脱贫,告别绝对贫困。
唐登杰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加剧了外部变化。
“在看到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持续发展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唐登杰指出。
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主要目标、任务举措,是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行动指南。
唐登杰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努力实现六方面主要目标:经济发展将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将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唐登杰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产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和细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规则,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将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有序扩大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推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与相关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务实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农业农村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贸易链、产业链受到冲击,一些国家捂紧自己的米袋子,限制粮食出口、增加进口、增加储备,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人们普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第一大国,能否确保14亿人吃饭世界也广泛关注。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在保供给上及时打通农产品生产供应的堵点,加强点对点产销对接。
“今年中国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十三五’以来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产量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左右,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安全标准线。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的粮食和农业丰收根本在于中国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韩长赋表示。
韩长赋表示,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单列专章部署安排,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基于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农村跟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步伐的战略考量。这是基于构建新的发展格局,盘活农业农村内需潜力,用好农村这个广阔回旋空间的战略考量。这也是基于防风险、守底线、保安全,守好“三农”战略后院,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考量。
具体而言,“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要做好三件大事:第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第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
韩长赋指出,农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提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和大部分轻工业原料,农民工是二三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农业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着压舱石作用。同时,农村有广大的市场、广阔的投资空间,6亿农村常住居民消费上来了,可以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增长的强大推进器。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农业农村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农村和城市密不可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过去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要素支撑,现在要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强化以工补农、以城代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的格局,形成工农互促、城乡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周潇枭) |